加载中 ...
首页 > 财经 > 创业板 > 正文

入市情绪罕见“入冬”:A股新增开户数降至近9个月低点头部分析师如何支招?

中国财经界 2022-08-07 20:06本文提供方:网友投稿原文来源:网络   阅读量:6974   

受市场影响,7月份a股新增投资者数量降至冰点。中国结算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a股市场新增投资者113.21万人,环比下降14.90%,降至去年11月以来近9个月的...
入市情绪罕见“入冬”:A股新增开户数降至近9个月低点头部分析师如何支招?

受市场影响,7月份a股新增投资者数量降至冰点。

中国结算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a股市场新增投资者113.21万人,环比下降14.90%,降至去年11月以来近9个月的底部。这也是继4月和5月之后,今年以来a股市场新增投资者数量第三次下降。至此,a股投资者总数达到2.07亿,环比上涨0.55%。

长期以来,今年大部分时间新增a股投资者的参与度处于近两年来的历史低位。1月和2月(141.46万),新增投资人数大体持平。3月份新增投资者入市人数突破200万,创下年内单月新高。在4月份(125.67万人)和5月份(120.26万人)连续下降后,6月份(133.03万人)新股民人数出现小幅回升,7月份再转而下降。

7月a股跌逾4%,北上资金掉头“出逃”

从4月底的触底反弹到6月的强势回血,7月份,a股投资者并没有期待一个漂亮的“翻盘”。显然,2022年市场所谓的“五差六绝七转”的预言并没有兑现。

对于投资者来说,7月份a股的低迷和调整或许还历历在目: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下跌4.28%、4.88%和4.99%,上证综指甚至两次跌破3300点。北上资金明显流出,基金发行放量。海通策略团队甚至将7月初以来的市场调整称为“春天的寒冷”。

被称为“聪明钱”的北上资金也掉头“出逃”,7月份净流出210.69亿元,结束了近3个月的净流入。7月20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净流出12只,当月净卖出股票前三名分别为平安银行、阳光电力(-35.59亿元)、先锋智能(-29.83亿元)。

市场新增投资者环比下降14.90%,7月投资者情绪明显下降,这在郭盛策略团队7月底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得到进一步印证。根据国家战略观点,投资者情绪震荡下行,a股投资者情绪指数降至-0.66,全部a股杠杆基金情绪降至23.18%。与此同时,日均成交额逐渐萎缩,情绪恢复红利逐渐减弱。

“春末寒”不改上涨趋势,可逢低加码。

经过7月份的震荡分化,本轮a股调整何时到位?如何判断市场上涨信号?未来有哪些投资方向值得关注?至于后市,中期乐观、逢低吸纳、过度悲观、下跌空间不大、结构分化加剧,是目前各类卖方的典型观点。

在最新的意见中,中信的策略团队重点强调了差异化、波动性、博弈性等关键词。团队指出,在8月份寻找新平衡的过程中,资金博弈依然激烈,市场波动依然较大。目前行业间和赛道内的估值分化在扩大。由于增量资金有限,市场仓位调整博弈仍将继续。配置方面,建议坚持增长型制造业、医药、消费均衡布局,短期增长型制造业更偏向半导体、军工。

中信固定收益明明团队认为,权益类资产的进一步增加仍需要更多基本面改善的信号催化。如果8月份接下来三周的经济高频数据有所改善,特别是基建资金的投资端可能成为亮点,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预期可能重新凝聚,市场可能结束目前的震荡期,在8月下旬或9月转涨。

策略海通荀玉根团队依然坚持春末天气寒冷不改市场上行趋势的判断,中期看好。从投资时钟和牛熊周期来看,4月份的市场低点是3-4年一次的大底。五个基本面领先指标中有三个出现反弹,另外两个逐渐企稳,证实了市场的反转。随着稳增长政策生效,经济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宏观和微观基本面都在慢慢改善,目前春末的寒冷不会改变4月底以来的反转趋势。

中信建投首席投资策略官陈果的最新观点是,目前a股处于情绪释放阶段,可逢低吸纳。从房地产到地缘事件,近期悲观情绪有所释放,是调整震荡市场的契机。中期来看,“繁荣第一,估值第二,拥堵第三”是配置的核心原则。短期内,部分赛道面临着过度拥堵导致的高波动问题,这将带来短期交易水平的变化。

策略CICC汪寒峰团队表示,目前市场整体估值已经回归到历史相对低位,中线价值又逐渐具备,不宜对中期市场过度悲观。展望未来,短期内市场仍可能维持弱势震荡格局。要注意节奏和灵活性,稳中有后。配置仍以低估值、低宏观相关性或有政策支持的领域为主。近期上游价格大幅回调,行业中下游可能的修复也逐渐引起关注。风格在近期连续反弹后,性价比在减弱,需要综合关注景气度和估值进行结构性配置。

针对后市,郭盛策略团队的张俊晓表示,市场没有太大的下跌空间。短期内指数清淡,个股放量,逢低布局消费医药。近一个多月来,大盘的调整已经比较充分,指数下行空间不大。回过头来看,策略的真正问题是在市值的继续下沉和左边布局的逆转之间做出选择。短期内,打破现有格局的条件尚不具备,重股轻指的“垃圾时间”仍将持续;然而,几乎一致的宏观预期和极端的机构立场也增加了后续波动放大的风险。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兰心雪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国财经界财经产品下载专区

免费开户

服务时间:8:30-18:00(工作日)

{"error":401,"message":"site error"}/news/2022/0711/94304.html